育华华乐团校友会
育华华乐团校友会正处于萌芽的阶段,团员们皆由历届毕业生组成。由于大部分的毕业生们都在不同的领域,有者尚在大专深造,有者身在国外工作、深造等等的因素,迫使育华华乐团校友会无法正式成立。由于对于华乐的那份热忱和执著,其中的一部分校友决定携手连同其他三个团体一起筹办“乐.汇”华乐演奏会,让其他的校友通过这个演奏会再次的取得联系,而让育华华乐团校友会能够正式的成立。
育华华乐团
育华华乐团于一九九三年成立。早在八十年代,学校曾一度把华乐列为学生们课外活动的选择项目之一。当时的华乐学会的会员乃加影客属公会,之后随着客属公会华乐团的停办,以及学生们毕业和就业的离去,华乐活动需宣告停止。为止,本校五大机构同仁,于九三年三月七日召集了一项五大机构代表之联席会议,探讨有关事项。会议中,五大机构全体会员都一致认为华乐乃华裔之传统文化,应理延续,进而发扬光大,于是议决筹组《育华华乐团》。
《育华华乐筹委会》由育华中小学董事长,育华中小学家教协会主席,育华校友会代表以及育华中小学校长七人组成,全权处理华乐筹组事项。
育华华乐团一路走来,至今已十六个年头,中间亦面临了不少困境,包括:缺乏乐器,招生困难,练习空间不佳,噪音等问题。但感到欣慰的是,种种问题也在华乐理事们以及顾问老师的同心协力下,一一地解决。如今,华乐团的演奏水平日渐提升,每年都积极参与各大大小小的演出及比赛,赢回了不少奖项,为校争光。
目前,育华华乐团由四位专艺民族艺术中心的指导老师训练,即邱淑眉师,张凯明师,林彦森师和李衍胜师。驻团指挥是曾剑青师。
2004年 - 乌鲁冷岳校际音乐乐器组比赛
独奏(冠军)/合奏(冠军)
2005年 - 乌鲁冷岳校际音乐乐器组比赛
独奏(冠军)/合奏(亚军)
2006年 - 乌鲁冷岳校际音乐乐器组比赛
独奏(亚,季军)/合奏(冠,亚军)
- 2006年马来西亚全国华乐合奏大赛(季军)
2007年 -参与槟城《龙吟》千人华乐大汇演
(纳入大马纪录大全)
2008年 -加影育华华乐团《响乐。享悦》十五周年筹募活动基金演奏会
-乌鲁冷岳县校际音乐乐器组比赛
独奏(冠军)/合奏(亚军)
- 参与2008年马来西亚全国华乐合奏大赛
国大民族乐团
国大民族乐团 --Orkestra Traditional Artisukma UKM成立于2001年。它背负着传承富有民族特色的有声文化,也让国大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古典乐器,进而激发学生们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除了各种不同的大小型演奏会外,国大民族乐团也在每个星期二和星期四设有学习班,好让有兴趣的朋友学习。主要分为吹,拉,弹,打四大声部,指导老师皆来自专艺文化艺术机构。 民乐团一步一步的走来,为整个校园散播了文化的种子,孕育中的幼苗,将为社会注入一股文化气息,让优良文化源远流长。
新纪元学院华乐团
在获得加影镇方寺的大力资助与张伟伦、刘紫炀、唐明生、林维新等热爱华乐艺术的毕业生同学推动下,新纪元学院华乐团于二零零一年八月十日正式成立。乐团宗旨为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及在社区与学院内推动华乐艺术。前期乐团指导为曾剑青老师。
2009年4月3日星期五
我们的宗旨!!!
宗旨:
1.推广华乐
2.提升公众对华乐的认识
3.提升乐手的演奏水平
4.为华乐注入新元素
5.凝聚各团对华乐热忱的乐手
6.发掘人才
推广华乐
华乐(亦称民族管弦乐)为炎黄子孙优秀文化遗产,其丰富音色,复杂的技术,种类繁多的乐器,已扬名世界国际舞台。华乐扮演着传承和推广民族音乐文化,以及美化人生角色。正所谓:‘爱好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印证了华乐能够陶冶性情也能净化人心及启迪性灵,提升宇宙人生的文化修养。
提升公众对华乐的认识
在早期,华乐只能靠单种乐器如二胡和琵琶在街头或茶楼卖艺,然而也只能在唱大戏里充当背景音乐或者出现在喜事和丧事的仪式上。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只能够通过电视剧或广播才能听到华乐,当时人们都会误解二胡属于悲惨的乐器,笛子属于喜悦的乐器。不同的曲目背后都有它的故事,不同的乐器都有它的历史。借此机会让各年龄层及各族同胞都能真正认识华乐。
提升乐手的演奏水平
演奏员皆来自不同年龄层及不同领域,如:在籍中小学及大专生、已在社会工作的毕业生、以及一些华乐导师。每个演奏员都有各自的指导老师,也有不同的华乐学习经验,所以借此让演奏员有机会交流,让大家有学习的机会,共同拥有进步的空间。
为华乐注入新元素
以往华乐在人们心目中都是演奏些古老乐曲和富有中华文化的曲子,但这些年来多位大马作曲家都已经改编各族的歌曲如著名的马来歌谣‘Rasa Sayang’、‘Chan Mali Chan’及‘Joget Anak Udang’等,印度歌曲如‘Mukala-Mukala’,甚至不同国家的曲子如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响宴’(Mahsuri),美国的‘噢,苏珊娜!’等等。近期,多位作曲家尝试用不同的华乐乐器以摇滚方式及爵士方式呈现,甚至用现代方式呈现现代乐曲。这次的演奏会也将带出不同的曲风,甚至是乐手们自己改编、重组的一些曲子。
凝聚各团对华乐热忱的乐手
由于演奏员皆来自不同的乐团,借此演奏会汇聚各团对华乐热忱的乐手,共同推广华乐,以达致和睦亲邻的目的。
发掘人才
演奏会除了能够发掘及培养有才华与潜力的演奏员外,还能够发掘拥有筹委及工委的能力的人才。例如在编曲作曲方面有才华的,在广告宣传设计方面有才华的,甚至有领导能力的,在这场演奏会当中都能尽显他们各自的实力。
1.推广华乐
2.提升公众对华乐的认识
3.提升乐手的演奏水平
4.为华乐注入新元素
5.凝聚各团对华乐热忱的乐手
6.发掘人才
推广华乐
华乐(亦称民族管弦乐)为炎黄子孙优秀文化遗产,其丰富音色,复杂的技术,种类繁多的乐器,已扬名世界国际舞台。华乐扮演着传承和推广民族音乐文化,以及美化人生角色。正所谓:‘爱好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这印证了华乐能够陶冶性情也能净化人心及启迪性灵,提升宇宙人生的文化修养。
提升公众对华乐的认识
在早期,华乐只能靠单种乐器如二胡和琵琶在街头或茶楼卖艺,然而也只能在唱大戏里充当背景音乐或者出现在喜事和丧事的仪式上。在五六十年代,人们只能够通过电视剧或广播才能听到华乐,当时人们都会误解二胡属于悲惨的乐器,笛子属于喜悦的乐器。不同的曲目背后都有它的故事,不同的乐器都有它的历史。借此机会让各年龄层及各族同胞都能真正认识华乐。
提升乐手的演奏水平
演奏员皆来自不同年龄层及不同领域,如:在籍中小学及大专生、已在社会工作的毕业生、以及一些华乐导师。每个演奏员都有各自的指导老师,也有不同的华乐学习经验,所以借此让演奏员有机会交流,让大家有学习的机会,共同拥有进步的空间。
为华乐注入新元素
以往华乐在人们心目中都是演奏些古老乐曲和富有中华文化的曲子,但这些年来多位大马作曲家都已经改编各族的歌曲如著名的马来歌谣‘Rasa Sayang’、‘Chan Mali Chan’及‘Joget Anak Udang’等,印度歌曲如‘Mukala-Mukala’,甚至不同国家的曲子如日本作曲家喜多郎的‘响宴’(Mahsuri),美国的‘噢,苏珊娜!’等等。近期,多位作曲家尝试用不同的华乐乐器以摇滚方式及爵士方式呈现,甚至用现代方式呈现现代乐曲。这次的演奏会也将带出不同的曲风,甚至是乐手们自己改编、重组的一些曲子。
凝聚各团对华乐热忱的乐手
由于演奏员皆来自不同的乐团,借此演奏会汇聚各团对华乐热忱的乐手,共同推广华乐,以达致和睦亲邻的目的。
发掘人才
演奏会除了能够发掘及培养有才华与潜力的演奏员外,还能够发掘拥有筹委及工委的能力的人才。例如在编曲作曲方面有才华的,在广告宣传设计方面有才华的,甚至有领导能力的,在这场演奏会当中都能尽显他们各自的实力。
订阅:
博文 (Atom)